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辅导班:2022中国传媒大学数字艺术考研授课计划、参考书、复试线、考试大纲及经验

denglu / 2022-11-17

 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

中传数媒艺

辅导科目

783883

授课老师


适用学校、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

学生分析

学生为二战考试虽然对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原专业与报考专业跨度较大知识掌握程度较浅对新方向的内容也比较欠缺灵活适当的学习方法此外考试科目包含的大量背诵内容要求学生有较为严谨的复习规划这一点也是学生当前比较欠缺的为此针对此考生的特点需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弹性的复习计划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满怀信心完成备考

课程目标

针对此考生的特点复习分步走(考生水平不一样,考试目标不一样,均需采用不一样的复习计划,此方法只针对此考生):1.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在沥青知识点的同时帮助考生建立系统框架做到横向与纵向脉络的共同梳理

2.通过分析历年考题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与应试技巧3.考前分科目进行课下真题演练课上逻辑框架训练加强考生答题中的应变能力

此方法适用于人文社科考试人文社科考试考试范围较广开放性较大需要帮助考生掌握应试背诵和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

考研形势分析

此专业近年来一直是热门专业,包括本专业及跨专业的考生均较多,分数线一直处于高位,录取均采用差额复试,对考生各方面能力要求均较高初试材料提交复试的流程设置极大提高了报考难度考生不但要具备报考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对考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考研真题分析

本学校(中国传媒大学)的真题,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主要是简答题和综述题为主,近两年真题中还额外增设有名词解释的题型整体的考题类型比较固定

课程主要内容

本学校(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考研考试,指定教材为刘跃进的《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张世英的《哲学导论》以及大卫·克罗图和威廉·霍伊尼斯的《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课程将按照文学史、文明史、媒介、哲学的顺序展开:文学史主要按照中国朝代的演变顺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和经典作品进行讲解;文明史主要围绕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进行讲解;媒介主要依托媒介传播案例,拆解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考生建立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783《主题写作》则是通过论文分析、写作技巧讲解,帮助考生建立问题意识,提升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学时分配

鉴于课时有限,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式复习方法针对课程内容和考生当前的备考情况进行时间划分:883《人文社科基础》文学史:12小时;文明史:12小时;媒介:6小时;哲学:6小时。783《主题写作》:9小时。共计45小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会根据考生复习进度及备考情况做弹性调整。

课程考核

由于历年考试真题题目数量有限,且都来源于书本内容,有规律可循,所以本次习题主要采用自拟真题的形式。经过复习考生的能力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书目

必看参考书目

刘跃进《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张世英《哲学导论》大卫·克罗图和威廉·霍伊尼斯的《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

选读参考资料

自拟模拟真

备注1.此计划表由授课老师填写,一式两份,给机构备案一份,老师自己保存一份。

             2.本计划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有变动,请及时联系机构老师更新存档。

        

三、参考书

先介绍一下参考书

783主题写作

基础书目:

(1)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作家出版社,2019.

(3)钱穆:《湖上闲思录》,九州出版社,2016.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年.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期刊书目:

(1)国际新闻界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2)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传媒大学,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3)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4)新闻记者期刊,上海报业集团,月刊,(选阅2021年经典文献).

(5)《中传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883人文社科基础

基础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4)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李中华:《中国哲学史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6)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李凡文学1000题》李凡文学教研组(第七版)

拓展书目:

(1)葛晓音:《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3)[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邱凌译:《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历年报考情况

2022年复试分数线


1303J6

数字艺术

戏剧影视学院

艺术学

40

60

361

50.60

全日制

2020年:复试分数线38/57/3822021年:复试分数线38/57/346

2019年:复试分数线38/57/354


五考试大纲

四、783、883考试大纲
783主题写作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 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 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883人文社科基础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
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
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
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
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
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六、2022年复试细则
(一)复试考核内容
1.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考核(网络远程面试,满分为100分)
2.外语听说能力考核(网络远程面试,满分为100分)
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
注:每个考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考核、外语听说能力考核的总时长不少于20分钟。
3.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
4.加试内容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方式为在线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30分钟。每个科目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线。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心理测试
6.复试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除MBA、MPA、MPAcc之外的专业:
复试考核成绩=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90%+外语听说能力×10%
MBA、MPA、MPAcc专业:
复试考核成绩=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80%+政治理论×10%+外语听说能力×10%
复试考核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二) 总成绩计算方法
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
除MBA、MPA、MPAcc之外的专业:
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 复试考核成绩×50%
MBA、MPA、MPAcc专业:
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3)×50% + 复试考核成绩×50%
 
 
七、783主题写作(2021年)
783主题写作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主题写作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主题写作(每题150分,共150分)
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论说文:写作要求: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 200 字左右:
3.关键词: 3-5 个:
4.正文: 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5.对材料中的观点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论说文的最后一段写上,字数200字以内。
材料: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群,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独,此大群必渐成空洞。若活动损害了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要城市化。人生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已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限度, 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没有自然,哪来文化?没有个人,哪来群众?没有安定,哪来活动呢?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才在大群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但使城市太与自然隔绝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却湮没他的个性。职业不安定,乃至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敷衍,勉强,不得已。因此精力不支,鼓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寻找兴奋资料,乃至于神经过敏,心理失常,种种文化病,皆从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一个乡里人走向城市,他带着一身的心力体力, 怀抱着满腔的热忱与血气,运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来奋斗,来创造。他能忍耐,能应付。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却也是来消散精力的。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要休息,要遗忘。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他暂时感到在那里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与气魄。他也不再要紧张、奋斗与忍耐。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他将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都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形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觅享用,那只是堕退。问前途,也恐只有毁灭。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重谋出路。
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膺惩,为自然所毁灭。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无论其为个人自由的,抑或阶级斗争的,乃至高度机械工业,正犹如武士身上的重铠,这一个负担,终将逼得向人类自身求决战,终将逼得不胜负担而脱卸。更可怜的,则是那些赢夫而亦披戴上这一副不胜其重的铠胄,那便是当前几许科学落后民族所遭的苦难。这正犹如乡里人没有走进城市去历练与奋斗,而徒然学得了城市人的奢侈与狡猾。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生活,依然回过头来重亲自然,还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这是现代人所面遇的两大问题。而其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各不同。这里需要各自的智慧,各自的聪明,谁也不该学步谁,谁也不须欣羡谁。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